question-icon 合同诈骗都有哪些行为?

我跟别人签了份合同,对方的一些做法让我心里不踏实,怀疑是合同诈骗。但我不太清楚合同诈骗到底有啥行为表现,想知道法律上对合同诈骗的行为是怎么界定的,好判断我遇到的情况是不是属于合同诈骗。
展开 view-more
  • #合同诈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诈骗,简单来说,就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来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一些常见合同诈骗行为。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对方签订合同。这就是一方故意编造不存在的事情,或者故意不告诉对方真实情况,让对方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状态下和自己签订合同。比如,某公司根本没有实际的生产能力,却声称自己有先进的生产线和大量的库存商品,与其他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收取定金后消失不见,这就属于典型的虚构事实骗取合同签订的行为。 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有些人会假冒其他公司或者个人的名义,和别人签订合同。比如,张三假冒李四公司的名义,与王五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收取货款后逃逸。王五发现被骗时,才知道与自己签合同的人根本没有得到李四公司的授权,这就是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诈骗行为。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这种情况是诈骗者本身没有能力完全履行合同,但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有履行能力,先履行一小部分合同内容,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再诱使对方签订更大的合同,最后骗取更多的财物。比如,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一份价值100万元的合同,甲企业先履行了10万元的部分,让乙企业觉得甲企业有履行能力,于是乙企业又与甲企业签订了一份500万元的合同,结果甲企业拿到预付款后就消失了。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这是比较明显的合同诈骗行为,一方在拿到对方的财物后,直接逃跑,不再履行合同义务。比如,丙从丁处拿到了价值50万元的货物后,立即关闭公司,更换联系方式,让丁无法找到他,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合同诈骗。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因为合同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法律不可能全部列举出来。只要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合同诈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如果发现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