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人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企业法人在经营活动中若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就会构成违法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类型。 首先是登记方面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若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就属于违法。比如一些企业为了显示自身实力,在注册时虚报注册资本金额;或者在登记时提交虚假的产权证明等文件。同时,企业法人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也是不被允许的。像原本登记的经营范围是零售日用品,却去从事危险化学品销售,这就明显超出了核准范围。 其次是财务税务方面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企业法人不得偷税、漏税、抗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例如通过做假账、隐瞒收入等手段少缴纳税款。漏税则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抗税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行为。此外,企业不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也是违反财务制度的表现。 再者是产品质量与广告宣传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企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都属于违法行为。在广告宣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禁止企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比如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产品成分等行为。 另外,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法人也不能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企业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像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还包括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 总之,企业法人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上述违法行为,以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