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是怎样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在债务人不积极去要回别人欠他的钱,从而影响到债权人收回自己借给债务人的钱时,债权人可以代替债务人去向那个第三人要钱。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接下来谈谈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通俗讲,如果债权人在一定时间内不主张自己的权利,过了这个时间,债务人就可以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拒绝履行债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那么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同样要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债权人没有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代位权,那么在诉讼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就可能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而且,债权人代位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一般是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且影响自己债权实现之日起开始计算。例如,债权人在得知债务人有对外债权且不积极追讨,导致自己的债权无法实现时,就应当及时关注诉讼时效的问题,在三年内积极行使代位权,否则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要及时了解债务人的债权情况,在发现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时,尽早通过合法途径行使代位权,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证据等,以便在诉讼中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总之,债权人代位权和诉讼时效是紧密相关的,债权人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正确行使代位权,才能实现自己的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