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中明知和视为明知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在刑事犯罪里,‘明知’和‘视为明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它们的区别和判定标准,比如在一些案件里,怎样就算是‘明知’,又在什么情况下会‘视为明知’,这对定罪量刑是不是有很大影响啊?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刑事犯罪领域,“明知”和“视为明知”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起着关键作用。


“明知”,简单来说,就是犯罪嫌疑人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且还故意去实施这样的行为。这是一种直接的认知状态。比如,张三清楚地知道自己卖的是毒品,还把毒品卖给别人,这就是典型的“明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里所提到的“明知”,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主观上的直接认知。


“视为明知”则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的推定。当某些情况出现时,即使犯罪嫌疑人不承认自己知道,但根据相关的事实和常理,可以推断出他应该知道。举例来说,李四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收购了一批来路不明的电子产品,并且没有进行正常的查验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视为明知”这些电子产品可能是赃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发布的一些司法解释中,会对哪些情形可以“视为明知”作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实际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为了逃避责任而否认自己的主观故意,通过“视为明知”的推定,可以更准确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明知”和“视为明知”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各种证据和事实来判断到底属于哪种情况,从而准确地定罪量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故意犯罪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故意犯罪里有‘明知’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到底是啥意思。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判定中,怎样去认定这个‘明知’呢?是有明确的标准,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问题。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明知行为?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里面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明知行为的认定问题。我不太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明知。比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或者食品犯罪案件中,怎样准确认定他们主观上是明知的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主观罪过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法律责任的事情时,遇到了关于主观罪过认定的问题。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主观罪过里的‘明知’是怎么判断的。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怎么去界定当事人是不是‘明知’相关情况呢?我想了解具体的认定方法和标准。

在商标刑事犯罪中‘明知’的认定是怎样的?

我涉及一个商标相关的案子,听说如果被认定在犯罪时是‘明知’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商标刑事犯罪里‘明知’是怎么认定的,想知道依据什么来判断,哪些情况算‘明知’,哪些不算。

犯罪是否存在主观明知?

我最近听说犯罪好像得有主观明知才行。我有点搞不懂,比如一个人不小心做了件事,结果被说成犯罪,这算吗?我就想知道在法律里,犯罪到底是不是得有主观明知这个条件,啥情况算主观明知,啥情况不算呢?

明知是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遇到了‘明知’这个概念。不太清楚它到底属于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我想知道在法律判定中,‘明知’的性质对案件结果有怎样的影响,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它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

涉嫌是否就是犯罪嫌疑?

我看到新闻里常说某人涉嫌什么犯罪,我不太明白这个‘涉嫌’是不是就等同于犯罪嫌疑啊?我想知道这两者在法律上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有没有明确的界定呢?

明知是犯罪所得该如何认定?

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一批货物,后来才听说这批货物可能是犯罪所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怎样才算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呢?我这种情况会不会被认定为明知呀?

在刑事诉讼法中,怎样认定是犯罪?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对犯罪的认定不太清楚。具体想了解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到底依据哪些条件、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是怎样的?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对刑法里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很模糊。我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在实际的案件判定中,它们会对结果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希望能得到清晰的解释。

帮信罪中明知的认定标准具体是什么呢?

我朋友好像涉及到帮信罪相关的事儿,现在就卡在这个‘明知’的认定上不太清楚。比如在一些网络交易中,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不确定这算不算明知对方在犯罪。想了解下具体从哪些方面能认定帮信罪里的明知。

刑法中的定罪和量刑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一下刑法里定罪和量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在实际的案件中,法官是依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犯罪,也就是定罪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在确定犯罪之后,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具体判多少年、判什么刑罚,也就是量刑的依据。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在应当明知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我在和别人的交易中,有些情况其实我应该能意识到可能存在问题,但当时没细想就继续做了。现在有点担心这种‘应当明知’的情况会带来法律后果,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应当明知的情况下一般会怎样判定,会有啥后果呢?

刑法中‘利用他人’该如何理解?

我在了解刑法知识时看到‘利用他人’这个名词,不太明白它在刑法里到底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它涉及哪些情形,会导致怎样的法律后果,以及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判定的。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什么情况下叫做涉嫌犯罪?

我不太清楚在法律里,达到什么样的情形就会被认定是涉嫌犯罪了。有时候看到一些新闻说某人涉嫌犯罪,但不知道依据是什么。我想弄明白,到底出现哪些情况会被判定为涉嫌犯罪,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刑法中关于坦白是如何规定与适用的?

我对刑法里坦白这方面规定不太明白。有时候看一些案例,感觉有的罪犯因为坦白受到了从轻处罚,可有些又好像没太大影响。我想具体了解下,在刑法里,到底什么样的情况算坦白,它在实际判决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公安是如何认定知不知情的?

我最近卷入了一个案子,警方怀疑我知道一些情况,但我真不知情。我想了解下,公安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认定一个人知不知情的呢?他们依据什么来判断?我该怎么做才能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

猥亵儿童罪的主观明知是怎样规定的?

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对于猥亵儿童罪里的主观明知是如何界定的。假如有人说自己不知道对方是儿童而实施了相关行为,这种情况算主观明知吗?我很想弄清楚主观明知的具体判断标准。

掩隐罪与帮信罪主观明知有什么区别?

我涉及一个案件,有人说可能是掩隐罪,有人说可能是帮信罪。我不太清楚这两个罪名里主观明知方面到底有啥不同,就想了解下掩隐罪和帮信罪在主观明知上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依据是什么,好判断自己这个情况到底怎么回事。

刑法中行为和结果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下在刑法里,行为和结果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在法律上会有怎样的认定和处理。比如一些日常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刑法里规定的行为并产生相应结果,所以希望有人能给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