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有哪些?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见且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我国刑法中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敲诈勒索罪的定义和量刑标准。根据该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即构成敲诈勒索罪。这里所说的“数额较大”,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具体金额,而是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而“多次敲诈勒索”,一般是指在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 对于敲诈勒索罪的量刑,分为三个不同的档次。第一个档次是,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比如敲诈勒索的财物数额刚刚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或者虽然多次敲诈勒索,但每次数额都较小,那么就可能会在这个量刑幅度内进行处罚。 第二个档次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敲诈勒索的财物数额达到了当地规定的“数额巨大”标准,或者存在一些严重情节,如对被害人造成了较大的精神伤害、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就会适用这个较重的量刑幅度。 第三个档次是,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适用于那些敲诈勒索财物数额极其巨大,或者存在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行为,比如导致被害人自杀、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敲诈勒索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一方面,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是为了合理地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采用了一些过激的手段,也不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另一方面,要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敲诈勒索的行为特征,即通过威胁、要挟等方法,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被迫交出财物。 此外,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抢劫罪是通过暴力、胁迫等方法当场劫取财物,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要挟内容则不一定是当场实现,取得财物的时间也不一定是当场。例如,行为人可能以日后揭发被害人隐私相威胁,要求被害人在一定期限内交付财物。 总之,了解刑法中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有助于我们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