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依据是什么?


在知识产权领域,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则是赋予权利人对其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的独占实施权。当发生外观设计侵权纠纷时,判定是否构成侵权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判定方法。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这明确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权利范围,也是判定侵权的基础。 其次,判定外观设计是否侵权,通常采用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时,应当根据授权外观设计、被诉侵权设计的设计特征,以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主要由技术功能决定的设计特征以及对整体视觉效果不产生影响的产品的材料、内部结构等特征,应当不予考虑。下列情形,通常对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影响:(一)产品正常使用时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部位相对于其他部位;(二)授权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相对于授权外观设计的其他设计特征。被诉侵权设计与授权外观设计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差异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两者相同;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异的,应当认定两者近似。 在实际判断过程中,要将授权外观设计与被诉侵权设计进行对比。如果被诉侵权设计与授权外观设计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差异,或者虽有差异但无实质性差异,那么就可以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了授权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例如,在一些常见的日用品外观设计侵权案件中,若两款产品在正常使用时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部位,如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非常相似,消费者很容易产生混淆,那么就很可能被判定为侵权。 此外,还需要考虑现有设计抗辩。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果被控侵权方能够证明其实施的设计属于现有设计,那么也不构成侵权。 总之,判定侵犯外观设计侵权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整体视觉效果对比以及现有设计抗辩等多方面因素。权利人在维护自身外观设计专利权时,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准确判断侵权行为,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