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带来野生动物让加工需要什么法律保障?


在我国,对于顾客带来野生动物要求加工这一情况,涉及到诸多法律规定,我们需要从不同方面来看所需的法律保障。 首先,要明确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级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一级和二级)、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禁止非法猎捕、杀害、交易、运输、食用。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三有”野生动物也在相应的法律规定下受到保护。 如果顾客带来的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那么无论任何情况,加工这种野生动物都是严重违法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即使顾客声称该野生动物来源合法,加工者也有义务要求其提供合法的来源证明,如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许可证、合法的购买凭证等。 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三有”野生动物,虽然保护力度相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稍弱,但同样需要合法的来源。加工者应当要求顾客提供相关的合法来源证明,比如猎捕证(针对合法猎捕的情况)、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等。如果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加工这种野生动物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违反本法规定,食用非法猎捕、交易、运输、携带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或者为食用非法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此外,加工者自身也需要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例如,餐馆需要有合法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如果在没有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加工野生动物,可能会同时违反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面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 综上所述,顾客带来野生动物要求加工时,加工者需要严格审查野生动物的来源是否合法,同时自身要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以确保符合法律要求,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