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如何完善?

我在一些纠纷里遭遇了精神上的伤害,想申请精神损害赔偿,可发现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问题。感觉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明确,赔偿标准也很难把握。所以想了解下,目前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到底存在哪些缺陷,又该怎么去完善这些不足呢?
展开 view-more
  • #精神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因为别人的不法行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时,可以要求对方赔钱。 我国目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存在一定缺陷。从法律条文本身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规定了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在实践中,‘严重精神损害’的标准界定模糊。不同的法官对于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精神损害’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同样是遭遇他人的辱骂,有的法院可能认为构成严重精神损害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有的法院则可能认为未达到严重程度不予支持。 在赔偿范围方面,现行立法对一些新兴权益的保护不够完善。例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个人的网络名誉权、隐私权等受到侵害的情况日益增多,但对于此类侵权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没有详细且明确的规定。这使得受害人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时面临诸多困难。 另外,赔偿数额的确定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法院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主要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在实际运用中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导致赔偿数额差异较大。有的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可能只有几百元,而有的类似案件却能达到数万元。 为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首先需要明确‘严重精神损害’的判断标准。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性案例,列举一些常见的属于严重精神损害的情形,为法官提供更具体的裁判依据。例如,明确规定因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患上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等情况属于严重精神损害。 其次,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权益如个人信息权益等,应明确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同时,对于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和规范。 最后,建立统一的赔偿数额计算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侵权类型和损害程度,制定相应的赔偿数额幅度。例如,对于一般的人身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根据伤害的程度分为轻微、中度、重度,分别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区间,减少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提高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