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的定义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定义、构成要件以及法律依据。 首先,敲诈勒索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者要挟的手段,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犯罪人用让被害人感到害怕或者有压力的方式,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从构成要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主体方面,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一般是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敲诈勒索罪的主体。比如,一个17岁的高中生,如果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犯罪,而且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也就是说,犯罪人是有意通过威胁、要挟等手段来获取财物,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例如,甲为了非法获取乙的钱财,故意编造乙的隐私并以此威胁乙交钱,这就体现了甲主观上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 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和要挟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比如,以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或者以揭露被害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隐私等相要挟。举例来说,丙得知丁曾经有过轻微的违法行为,便以此为要挟,要求丁给他一笔钱,否则就将此事公开,这就是典型的敲诈勒索行为。 关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不同的标准。 总之,敲诈勒索罪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是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物。同时,如果遇到被敲诈勒索的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