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定金有哪些注意事项,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定金?


在商业交易中,定金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替代物。 交定金时,首先要注意书面合同的签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所以,一定要有书面的定金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定金的数额、交付方式、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而且,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其次,要确认对方的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如果对方没有相应的资质或者信用不佳,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定金也难以退还。例如,在购买房产时,要查看开发商的五证是否齐全;在与商家交易时,要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口碑。 另外,要明确定金的性质和用途。定金一般分为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等。不同性质的定金,其退还条件和法律后果也不同。在签订定金协议时,要明确约定定金的性质,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关于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定金,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比如,开发商在收了定金后,又将房子卖给了别人,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就可以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中有明确规定。 如果是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例如,购房者交了定金后,因为自己的原因不想买房了,这种情况下定金一般是不能退还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双方对合同条款协商不成,导致合同无法签订的,这种情况下定金应当退还。因为这种情况不属于任何一方违约,而是双方无法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