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和代理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在法律领域,委托和代理是两个不同却又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根本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委托。委托指的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一种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让别人帮你去做某件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这表明委托强调的是一种合同关系,基于双方的约定而产生。受托人在处理事务时,通常要按照委托人的指示进行,比如你委托朋友帮你去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朋友就得按照你交代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去操作。 而代理则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代理侧重于对外进行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的行为就相当于被代理人自己的行为。比如,你授权律师代理你进行一场民事诉讼,律师在法庭上的陈述、辩论等行为,其法律后果都由你承担。 从权利范围来看,委托的权利范围主要由委托合同约定,受托人只能在约定的范围内处理事务。而代理的权利范围是由代理权决定的,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独立为意思表示。 在责任承担方面,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时,因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行为,一般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但如果代理人有过错,可能要与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委托关系的成立基于双方的信任和约定,而代理关系的成立除了基于委托代理外,还可以基于法定代理等方式。比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代理人,这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 总之,委托和代理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在概念、权利范围、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根本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两种法律关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