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和售假的区别是什么?


侵权和售假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定义、表现形式以及法律后果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将为你详细解释。 从定义上看,侵权是指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里的合法权益范围很广,包括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如名誉权、肖像权等)以及财产权等。而售假则主要是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也就是销售那些在质量、性能、产地等方面与标注不符,或者冒用他人品牌的商品。 在表现形式方面,侵权行为有多种形式。以知识产权侵权为例,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就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再比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属于著作权侵权。而售假主要集中在商品交易领域,例如商家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的服装、化妆品等商品,这些商品可能质量低劣,却打着正品的旗号进行销售。 从法律后果来讲,侵权和售假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具体责任有所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对于售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此外,售假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总之,侵权和售假虽然都涉及违法行为,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