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强拆与违法强拆的区别是什么?
我家这边面临拆迁,听说有司法强拆和违法强拆。我不太明白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也担心自家房子遭遇不合理拆除。想知道司法强拆和违法强拆在程序、合法性等方面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展开


司法强拆和违法强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为您详细阐述二者的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司法强拆是指在房屋征收补偿过程中,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补偿决定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为。而违法强拆则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进行的强制拆除行为。 在程序方面,司法强拆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对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审查,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会裁定准予执行。 而违法强拆往往缺乏这些法定程序。比如,拆迁方没有经过合法的催告、没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就直接对房屋进行拆除;或者在未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协议,也没有作出补偿决定的情况下,强行拆除房屋。 从合法性角度来看,司法强拆是合法的强制拆除方式。它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的前提下实施的。而违法强拆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是对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 对于被拆迁人来说,如果遭遇司法强拆,在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应当配合执行。但如果认为司法强拆存在违法情形,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救济,比如提起行政诉讼等。而如果遭遇违法强拆,被拆迁人可以立即报警,并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拆迁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司法强拆和违法强拆在定义、程序和合法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被拆迁人需要了解这些区别,以便在拆迁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