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执行与终止履行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份合同事务时,看到合同里提到‘不再执行’和‘终止履行’这两个说法,不太明白它们具体有啥不同。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这两者是一样的意思,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对我和对方的权利义务有啥影响。
展开


在法律语境中,“不再执行”和“终止履行”虽然都意味着某种行为或事务的停止,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法律效果。 “不再执行”通常用于描述某种计划、指令、判决等不再继续进行下去。它更侧重于强调行动的停止,不一定涉及到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例如,政府部门发布了一项政策,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决定不再执行该政策。这里的“不再执行”只是停止了政策的实施,但并不意味着因为该政策而产生的其他法律关系也随之终结。 “终止履行”则主要用于合同领域,指的是合同当事人停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当出现这些法定情形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合同就可以终止履行。 二者的法律后果也有所不同。“不再执行”后,可能仍存在一些后续的处理工作,比如对已执行部分的清算、评估等。而“终止履行”一旦发生,合同双方的主要权利义务就消灭了,除非有后合同义务,如保密义务等仍需履行。 总之,“不再执行”和“终止履行”在适用范围、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