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废止和修订有什么区别?
我在关注一些政策法规时,看到有条例被废止,还有条例被修订。我不太明白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废止和修订对条例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实际操作和影响上有啥不一样呢,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条例的废止和修订是在法律规范调整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条例废止指的是让某个条例彻底失去法律效力,就好像把一本书从书架上拿走,以后不再使用它了。而条例修订则是对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如同对一本书进行修订再版,保留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但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从适用情况来看,当条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或者该条例已经被新的更全面的法律所替代,再或者条例的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没有修改价值时,通常会选择废止该条例。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针对旧有技术监管的条例,在新技术出现后就可能被废止。而修订则适用于条例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仍然合理,但部分条款存在不清晰、不合理或者与现行其他法律相冲突的情况。比如,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关于税收的条例可能需要修订税率、征收范围等内容。 在程序方面,条例的废止和修订都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一般来说,制定该条例的机关具有废止和修订的权力。通常要经过提案、审议、表决等一系列程序。以地方政府规章为例,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规章的废止和修订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从法律效果来讲,条例废止后,该条例自废止决定生效之日起就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基于该条例的行为都将失去法律依据。而条例修订后,修订后的条款将按照新的规定执行,未修订的条款仍然有效,整个条例在新的内容下继续发挥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