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与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有什么区别?

我在做商业统计相关工作,对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这两个概念有点搞不清楚。我想知道它们在定义、统计范围、计算方式等方面具体有什么不同,在实际的经济数据统计中分别有什么意义,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商业统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是商业统计中常用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是指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这里的限额标准,通常是依据不同行业来确定的,一般是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比如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等。 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是指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它反映的是零售企业的销售规模和业务量。 从统计范围来看,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更侧重于最终消费环节,主要针对销售给个人和社会集团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餐饮服务。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涵盖的范围相对更广泛,只要是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和劳务收入都包含在内,不管这些商品最终是用于消费还是其他用途。 在计算方式上,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是按照实际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金额来统计,包括现金交易和赊销等方式。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则是企业销售商品和劳务的全部收入,不考虑销售对象是最终消费者还是其他经营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这两个指标的统计和使用,有助于政府、企业等了解消费市场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经营策略。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