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的区别是什么?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税收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定义、作用方式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减免税额。减免税额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减少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比如,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税优惠。假设企业原本应纳税额为100万元,根据政策可享受20%的减免税额,那么实际只需缴纳80万元税款。这一规定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该条明确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而抵免税额则是指企业取得的某项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例如,某企业在境外取得收入并在当地缴纳了10万元的所得税,当该企业在国内计算应纳税额时,如果符合抵免条件,这10万元就可以从国内应纳税额中扣除。抵免税额的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该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在适用范围上,减免税额通常针对特定的行业、项目或群体,旨在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目标;而抵免税额主要适用于企业的境外所得,以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促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国际经济合作。 综上所述,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虽然都能起到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概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正确计算和申报税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