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转移夫妻财产时财产该如何分割?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共同财产是双方共有的财产。而恶意转移夫妻财产,是指一方在未经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故意将夫妻共同财产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到他人名下或隐匿起来,以达到在离婚时多占财产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这里的“少分或者不分”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规定。具体的比例和方式要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转移财产的数额大小,如果转移的财产占夫妻共同财产的比例较大,那么转移方可能会被判定少分较多的财产份额。再如转移财产的主观恶意程度,如果是有预谋、多次转移财产,相较于偶尔一次因疏忽导致财产看似转移的情况,前者的主观恶意更明显,在财产分割时可能面临更不利的判决。 当发现对方恶意转移夫妻财产时,首先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证据可以包括银行转账记录,通过查询夫妻双方名下的银行账户,查看是否有异常的大额转账;房产交易记录,如果涉及房产转移,查看房产过户的相关手续;还有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明对方转移财产的证据。 在收集到证据后,要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防止财产被进一步转移或毁损。这样可以保障在离婚诉讼过程中,财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便于后续的分割。 此外,离婚后如果才发现对方在离婚时有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也不用过于担心。根据法律规定,仍然可以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总之,法律对于恶意转移夫妻财产的行为是有明确的制裁和防范措施的,通过合法途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