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是否需要对各自的财产进行公证?
我打算和另一半离婚,现在我俩对于财产分割没有太大争议。但我有点担心之后会有麻烦,想问问在离婚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对各自的财产进行公证呢?不知道公证了有啥好处,不公证又会怎样。
展开


在离婚过程中,对各自的财产进行公证并非是必经的法定程序,也就是说,离婚时不一定要对财产进行公证。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在离婚财产方面,公证主要是对夫妻双方各自名下财产的归属、数量、价值等情况进行确认和证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这里强调的是书面离婚协议,并没有强制要求对财产进行公证。只要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该协议就是有效的。 不过,财产公证也有其独特的好处。经过公证的财产协议具有更高的证明力。如果日后双方就财产问题产生纠纷,公证书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法院一般会直接采信公证书所证明的内容。而未经过公证的财产协议,在发生争议时,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相对来说会比较麻烦。 综上所述,离婚时对各自财产是否公证,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双方对财产情况没有争议,且信任对方,不进行公证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担心日后出现纠纷,或者财产情况比较复杂,进行财产公证可以增加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