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精神病人犯罪需要负责吗?

我家里有个亲戚是精神病人,最近听说他好像犯了事。我很担心,不知道像他这种精神病人犯罪到底要不要承担责任呢?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精神病人犯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其在犯罪时的精神状态以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来确定。这一问题涉及到法律对特殊群体的责任认定和处理。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里所说的“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是指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和意义,或者无法自主地决定是否实施该行为。例如,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从而实施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在犯罪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那么他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特点是其精神状态会在正常和发病之间交替。当他们在精神正常的状态下,具有正常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此时实施犯罪行为,就和正常人犯罪一样,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比如,有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病情缓解期,精神状态恢复正常,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但仍然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他就不能因为自己是精神病人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类精神病人虽然患有精神疾病,但还保留了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其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因此,法律规定对他们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例如,一些轻度智力障碍或者患有某些精神疾病但症状较轻的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但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其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犯罪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其精神状态和行为能力,并通过法定程序进行鉴定和判断。这既体现了法律对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