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调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之前参与了一场行政调解,调解过程中大家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现在我有点担心,不知道行政调解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对方之后反悔不履行调解协议,我该怎么办呢?就想了解下行政调解在法律层面到底有没有效力。
展开


行政调解是指由我国行政机关主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调解制度。 关于行政调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分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行政调解本身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意味着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主要依赖于当事人的自愿履行。比如在一些治安纠纷的行政调解中,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若一方事后反悔,不能直接依据该调解协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如果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符合一定条件,经过司法确认后,就具有了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行政调解协议在证据层面也具有一定效力。在后续可能涉及的诉讼等程序中,行政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证明相关事实的证据使用。所以,虽然行政调解本身通常没有直接的强制执行力,但通过司法确认等途径可以赋予其更强的法律效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当事人的权益提供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