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书具有法律效力吗


协议离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它的效力有其特殊性,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协议。 从法律规定来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这表明法律认可并要求以书面形式订立离婚协议来处理离婚相关事宜。 协议离婚书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人身关系上,当双方完成离婚登记手续后,夫妻关系解除,双方恢复单身,拥有再婚自由。其次,财产关系方面,协议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约定以及对共同债务的分担约定生效,双方需要按照约定履行,比如进行财产的交接、债务的偿还等。再者,子女抚养方面,离婚协议中确定的抚养权归属以及抚养费的给付等内容对双方也具有约束力,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视的权利和协助抚养的义务。 不过,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并非绝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九条规定,如果双方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以及债务处理协议没有生效。另外,如果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那么该协议可能会被认定无效或可撤销;要是协议中的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如不合理地处置夫妻共同财产损害另一方权益,该条款也可能会被法院认定无效。 如果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协议内容。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相关概念: 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条件或者期限,只有当这个条件满足了或者期限到了,这个民事法律行为才生效。比如在离婚协议里约定,等办理完离婚登记这个条件达成后,协议才生效。 欺诈:就是故意欺骗对方,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个错误认识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比如一方故意隐瞒财产真实情况,让另一方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签订财产分割协议。 胁迫:指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做某件事,比如威胁对方如果不签订某种离婚协议,就伤害其家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