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会受到行政处罚吗?


行贿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经济、政治秩序的犯罪行为。下面来详细探讨行贿罪是否会受到行政处罚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行贿罪和行政处罚的概念。行贿罪指的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而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对行贿罪作出了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对犯行贿罪的处罚,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行政处罚,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一般来说,当一个行为构成行贿罪时,意味着该行为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主要会受到刑事处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同时受到行政处罚。例如,行贿人所在单位是企业,该企业除了其负责人可能因行贿罪受到刑事处罚外,企业本身可能因为行贿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如违反了市场监管、税务等方面的规定,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像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的适用是基于不同的法律依据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刑事处罚是针对犯罪行为,而行政处罚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对于行贿罪,刑事处罚是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罚通常是在涉及其他行政违法行为时才会适用。所以,行贿罪本身不会必然导致行政处罚,但可能会因为与之相关的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