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毁灭证据会构成犯罪吗?
我在一个纠纷里,因为一时冲动把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销毁了。现在有点后怕,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不会构成犯罪。想了解一下当事人毁灭证据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会不会被判刑之类的。
展开


当事人毁灭证据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毁灭证据罪这个概念。毁灭证据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破坏、消除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它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正常审理,影响了司法公正。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帮助当事人”。而对于当事人自己毁灭证据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刑法并没有直接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罪名。 但是,如果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那还是会以相应的罪名来定罪处罚。比如,在一些涉及伪证罪的案件中,如果当事人毁灭证据是为了作伪证,以掩盖自己的罪行或者陷害他人,可能会被认定为伪证罪。《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如果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是在司法工作人员调查、收集证据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情节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会构成妨害司法罪。《刑法》第三百零九条规定了扰乱法庭秩序罪等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情形,若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这些规定,也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总之,虽然当事人自己毁灭证据本身不一定直接构成毁灭证据罪,但这种行为仍然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具体要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是否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