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要尽哪些职责?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法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这就好比给被监护人穿上一层“保护衣”,要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比如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像未成年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如果生病受伤,监护人要及时带他们去就医治疗。 其次是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这就像是一个“管家”的角色,监护人要妥善保管被监护人的财产,确保财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但是,监护人不能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例如,为了给孩子治病,需要动用孩子名下的财产,这是被允许的;但如果监护人将孩子的财产用于自己的消费,那就是不合法的。 再者是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当被监护人需要进行一些民事行为时,比如签订合同等,监护人要以被监护人的名义进行。如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监护人要代理他们进行诉讼,维护他们的权益。就像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人身伤害,监护人可以以孩子的名义向侵权方要求赔偿。 另外,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督也是监护人的重要职责。监护人要引导被监护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要监督被监护人的行为,防止他们实施违法行为。如果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监护人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因为监护人没有尽到监督的义务。 总之,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这些职责是法律赋予的,也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