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仲裁流程怎么走,需要多少天?


经济仲裁是一种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双方当事人根据预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经济仲裁的流程以及所需时间。 首先是申请与受理阶段。当事人申请仲裁,要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仲裁申请书要写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会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会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会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 接着是组成仲裁庭。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如果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二条。 然后是开庭和裁决。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在开庭过程中,当事人要进行举证、质证,仲裁庭会进行调查、辩论等环节。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这些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有明确规定。 关于经济仲裁所需时间,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案件比较简单,证据清晰,可能几个月就能完成。但如果案件复杂,涉及大量证据和事实调查,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不同的仲裁机构在仲裁规则中可能会对仲裁期限有一些规定,例如规定仲裁庭应当在组庭之日起多少个月内作出裁决等。所以,具体的仲裁时间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仲裁机构的安排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