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纠纷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和别人签了经济合同,现在对方违约,给我造成了损失。我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去法院立案,可又不知道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所以想问下,经济合同纠纷的立案标准到底是啥,要满足什么条件法院才会受理呢?
展开


经济合同纠纷指的是当事人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当这些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时,就涉及到立案的问题。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经济合同纠纷来说,“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意味着原告要证明自己在合同中有实际的权益,比如签订合同的一方因为对方违约遭受了经济损失等。“有明确的被告”就是要清楚知道和自己发生纠纷的是谁,要能提供被告准确的身份信息,像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方面,诉讼请求就是你希望法院支持你什么样的要求,比如让对方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等。事实和理由则是要把合同签订、履行以及产生纠纷的整个过程说清楚,要拿出相关的证据来支撑,像合同文本、沟通记录、支付凭证等。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经济合同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在法院受理范围内。而管辖方面,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通常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要是没有约定,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在立案时要选对有管辖权的法院。 另外,虽然法律没有对经济合同纠纷的涉案金额设置统一的立案标准,不管金额大小,只要符合上述立案条件,法院都会受理。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小额纠纷可能会通过更加简便快捷的程序来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