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书公证有什么效力?


协议书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协议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那么,经过公证的协议书具有怎样的效力呢? 首先是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经过公证的协议书在诉讼或仲裁中具有较高的证明力。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如果一方提供了经过公证的合同协议书,法院通常会直接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重要依据,除非另一方能够提出足够的相反证据来推翻该公证。这种证据效力可以大大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提高诉讼效率。 其次是强制执行效力。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公证协议书还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就是说,如果协议书明确约定了一方的给付义务,并且该方承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经过公证后,一旦该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无需经过漫长的诉讼程序,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再者是法律行为生效要件效力。有时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某些协议书必须办理公证才能生效,或者当事人在协议书中约定以公证为生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公证就成为了协议书生效的必要条件。比如,在一些涉及重大财产处分、涉外婚姻等的协议中,可能会要求进行公证,只有完成公证手续,协议书才会产生法律效力。 最后是预防纠纷效力。公证机构在办理协议书公证时,会对协议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会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核实,确保其真实自愿。这一系列的审查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协议书中存在漏洞或歧义,减少当事人之间因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例如,在房屋买卖协议公证中,公证员会对房屋的产权情况、交易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重要条款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协议书公证具有多方面的效力,能够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保障。无论是在证据支持、强制执行,还是在预防纠纷等方面,公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