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和责任是什么?


被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以及责任是法律中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和确定侵权后果的重要内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四个构成要件以及对应的责任。 首先是行为的违法性。这指的是侵权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法律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如果有人的行为超出了这些规定的界限,就具有违法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果商家未经某明星同意,就将其肖像用于产品宣传,这种行为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具有违法性。 其次是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因侵权行为而给被侵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害。这种损害可以是财产上的损失,比如因他人的侵权行为导致自己的财物损坏;也可以是人身权利的损害,像名誉权受损、身体受到伤害等。以财产损害为例,如果一辆汽车被他人故意划伤,那么车辆的维修费用就是实际的财产损失,这就构成了损害事实。 再者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水导致附近河流污染,进而使得渔民的渔业生产受到损失,这里工厂排放污水的侵权行为与渔民的损失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在法律上,只有确定了因果关系,才能让侵权人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最后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用错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这就是一种过失行为。 关于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具体适用哪种责任方式,要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比如,如果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如果造成了财产损失,就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