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我开车的时候不小心和另一辆车擦碰了,不确定这算不算道路交通事故。我想知道道路交通事故是怎么定义的,它的基本构成要素都有啥,好判断我遇到的情况属不属于事故。
展开


道路交通事故,简单来说,就是在道路上因车辆等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下面来详细说说它的基本构成要素。 首先是空间要素,也就是事故必须发生在“道路”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像小区内完全不对外开放的道路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道路”范畴,如果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车辆碰撞等情况,通常不认定为道路交通事故。 其次是主体要素,事故要有车辆参与。这里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就是我们常见的汽车、摩托车等依靠动力装置驱动的车辆;非机动车则是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符合非机动车标准的)等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的交通工具。如果没有车辆参与,比如行人自己摔倒受伤,那就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再者是行为要素,事故是由过错或者意外导致的。过错就是一方或者双方在驾驶过程中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比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意外则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情况,比如突然爆胎导致车辆失控等。也就是说,事故的发生不是故意的,如果是一方故意去碰撞另一方车辆,那就可能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而不是单纯的道路交通事故了。 最后是后果要素,事故必须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包括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如果只是车辆之间轻轻擦碰,没有人员受伤,也没有明显的财产损失,比如车漆都没刮花,那可能就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但如果有人员受伤,哪怕只是轻微擦伤,或者车辆有明显的损坏,那就符合这一要素了。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这些构成要素,才能被认定为道路交通事故。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