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陷阱有哪些需要防范的?

我最近在找工作,听说有些用人单位会设置就业陷阱,心里很担心。我想了解下,这些就业陷阱通常都有哪些呢?我该怎么去识别和防范,避免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遭受损失呢?
展开 view-more
  • #就业陷阱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陷阱确实需要求职者高度警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就业陷阱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引用相关法律条文来加深理解。 首先是招聘信息不实陷阱。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夸大岗位待遇、工作内容等,吸引求职者。比如承诺高薪,但实际入职后发现工资很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求职者在面对过于诱人的招聘信息时,要多方面核实,比如向在职员工打听、查询企业口碑等。 其次是收费陷阱。部分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如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求收费,求职者应坚决拒绝,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还有合同陷阱。一些用人单位会在劳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条款,如限制员工离职、免除自身法定责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求职者在签订劳动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异议。 另外,试用陷阱也较为常见。有些用人单位会以试用期为由,压低工资、随意辞退员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求职者要了解自己的试用期权益,避免被用人单位恶意利用。 总之,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