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清算中有哪些难题?


企业破产清算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资产清查与评估难题。资产清查是破产清算的基础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各类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资产记录不完整、账实不符的情况。有些企业可能存在未入账的资产,或者资产已损坏但未及时核销。同时,对于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等的价值评估难度较大,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不同评估机构可能得出差异较大的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而准确的资产清查与评估是制定合理变价方案的前提。 其次是债务确认与追讨难题。企业破产时往往存在大量债务,债务确认工作繁琐。一方面,可能存在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债务,如担保债务、未到期债务等,确认难度较大。此外,追讨企业的对外债权也困难重重。很多债务人可能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甚至企业可能存在债权凭证缺失的情况,导致难以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追讨。根据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但对于未申报的债权及有争议的债权处理,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 再者是职工权益保障难题。职工权益保障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重要问题。企业破产可能导致职工失业,涉及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经济补偿金等权益。在清算过程中,可能存在企业资金不足,无法足额支付职工权益的情况。同时,职工安置也是一个难题,需要妥善处理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职工权益保障有明确规定,在企业破产清算中必须优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破产程序协调难题。企业破产清算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债权人、债务人、职工、政府部门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例如,债权人希望尽可能多的收回债权,而债务人可能希望减少债务负担。同时,破产程序需要与多个政府部门协调,如工商、税务、社保等,程序繁琐,协调难度大。破产法规定了债权人会议、管理人等制度,以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总之,企业破产清算中的这些难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加以解决,以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