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企业之间的融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的资金需求,与其他企业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企业之间融资方式: 首先是民间借贷。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企业间融资方式,即企业向其他有资金的企业借款。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要注意利率等问题。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也就是说,企业间约定的借款利率不能过高,否则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其次是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不承担贷款风险。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了委托贷款业务的规范,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签订委托贷款合同等文件,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再者是商业信用融资。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比如企业A向企业B购买货物,双方约定一定期限后付款,这就相当于企业B给企业A提供了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在《民法典》中有相关规定,其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要遵循诚实信用等原则。 还有融资租赁合同。根据《民法典》合同编中融资租赁合同的相关规定,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权,相当于获得了融资。这种方式对于一些需要大型设备但资金不足的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是企业间的增资扩股。一家企业向另一家企业定向增发股份,另一家企业以现金等资产认购股份,从而成为该企业的股东。这种融资方式涉及到企业的股权结构变化,《公司法》对其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股东会决议、股权变更登记等程序。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企业之间的融资方式多样,但每种方式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融资活动合法合规,以降低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