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算所得税额时应扣除利息的标准是什么?
我经营着一家企业,在计算所得税额时,涉及到利息扣除这一块不太清楚。想知道在法律上,企业计算所得税额时扣除利息的标准到底是怎样规定的,按照什么依据来确定扣除额度,希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展开


在企业计算所得税额时,利息扣除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规定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关键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而利息扣除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将符合规定的利息支出从收入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要符合一般的商业原则,不能过高或过低。对于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准予全额扣除。这是因为金融企业的利率通常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其支付的利息超过了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超过部分就不能在计算所得税额时扣除。比如,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5%,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支付的利率是7%,那么只能按照5%的利率计算的利息部分进行扣除。 另外,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这意味着这部分利息不能直接在当期扣除,而是要随着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逐步扣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