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侵权案举证责任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注意事项有着特殊的规定。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环境污染侵权。环境污染侵权指的是由于行为人排放污染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例如,工厂排放废水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这就属于环境污染侵权。 在举证责任方面,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是说,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采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对于受害者来说,虽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但也并非完全不需要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受害者需要证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存在污染环境的行为。这就要求受害者要提供证据证明侵权人实施了排放污染物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比如,提供拍摄到的工厂冒烟、污水排放的照片、视频,或者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等。 二是自己受到了损害。受害者要证明自己的人身或者财产因为环境污染受到了损害。例如,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导致身体不适,需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等;如果是农作物受到污染减产,需要提供农作物减产的相关数据和评估报告等。 而对于侵权人来说,需要承担更重的举证责任。他们需要证明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以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通常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等。比如,如果能够证明污染是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且已经采取了合理措施仍然无法避免损害的发生,那么侵权人可能不承担责任。 在证明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时,侵权人需要提供科学的证据。例如,通过专业的检测机构证明其排放的污染物不会导致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害,或者证明损害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此外,在举证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的收集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证据的真实性要求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伪造、篡改。证据的关联性要求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的相关事实。 总之,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了解举证责任的注意事项对于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正确认定侵权人的责任至关重要。无论是受害者还是侵权人,都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要求,积极收集和提供相关证据,以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