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不作为犯有哪些例子?


真正的不作为犯,也叫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规定只能由不作为的形式构成的犯罪。简单来说,就是法律规定某些事你必须去做,如果你不做,就构成犯罪。 从构成要件的角度看,真正不作为犯具有特定的义务来源。这些义务来源通常包括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以及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比如,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就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如果父母不履行这种义务,就可能构成真正的不作为犯。 下面为你列举一些真正不作为犯的例子。 一是遗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比如,父母将刚出生的有残疾的婴儿遗弃在医院门口,这种行为就属于典型的真正不作为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法定义务,拒绝履行该义务并遗弃子女,情节恶劣时就构成遗弃罪。 二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犯罪。比如,法院判决某人偿还债务,该人有能力偿还却故意不还,甚至转移财产以逃避执行,这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了犯罪。 三是丢失枪支不报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例如,警察丢失配枪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后来该枪支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该警察就构成了丢失枪支不报罪。因为警察有及时报告丢失枪支的义务,不报告就是不作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 四是逃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企业老板明明有盈利,却故意不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了逃税行为,达到一定标准就构成逃税罪。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正的不作为犯,关键在于明确行为人有法律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却没有履行该义务,从而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