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申请立案有哪些须知?


执行申请立案是在法律裁判生效后,当事人向法院请求强制执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执行申请立案的相关须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执行申请立案的概念。简单来说,当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生效后,如果义务人没有按照规定履行义务,权利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执行申请立案就是启动这个强制执行程序的第一步。 在准备材料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申请执行时,申请人应当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一是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二是生效法律文书副本,这是证明您有权申请执行的依据。三是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如果是自然人,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等。此外,如果有委托代理人的,还应当提交委托代理手续。 关于立案的流程,一般是申请人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如果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立案受理通知书。之后,案件会分配到具体的执行法官手中,由执行法官负责后续的执行工作。 执行申请立案还有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另外,申请人还需要了解执行的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在执行申请立案过程中,申请人要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并且按照法院的要求和流程进行操作。如果在立案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法院咨询,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