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公证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公证活动的主体包括公证机构和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了公证机构的性质。而当事人则是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并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比如,张三想要对自己的遗嘱进行公证,张三就是申请公证的当事人,而当地合法设立的公证处就是办理该公证的机构。 第二,公证具有公信力。公证是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进行的证明活动,其证明力在法律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这意味着,经过公证的事项在法律上更容易被认可和采信。例如,在合同纠纷中,经过公证的合同比未经公证的合同在证明力上更强。 第三,公证程序具有法定性。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公证法》以及相关的公证程序规则对公证的申请、受理、审查、出证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只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公证员在办理遗嘱公证时,需要对遗嘱人的身份、遗嘱的内容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 第四,公证对象和内容具有特定性。公证对象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签订、继承、赠与等;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如出生、死亡、婚姻状况等;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如毕业证、学位证、公司章程等。公证的内容是证明这些对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例如,对一份买卖合同进行公证,就是要证明该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公证具有非诉讼性。公证是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它在纠纷发生之前对相关事项进行证明,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与诉讼程序不同,公证并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而是通过证明活动来固定事实和证据。比如,在房屋买卖中,买卖双方可以对购房合同进行公证,以确保合同的履行,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即使日后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合同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