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误差多少符合法律规定?
我买了套房子,交房时感觉楼层高度和合同约定有点不一样。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楼层误差在多少范围内是被允许的,超出这个范围我该怎么办呢?
展开


楼层误差主要涉及到房屋实际交付情况与合同约定情况的差异,一般在商品房买卖中较为常见。在法律层面,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楼层误差的具体固定数值规定,但这一问题通常和房屋面积误差等情况一样,要依据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 在合同约定方面,买卖双方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通常会对房屋的各项参数,包括楼层高度等作出明确约定。如果合同中有关于楼层误差的具体条款,那么就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例如,合同约定楼层误差在正负一定比例(如±3% )内属于正常范围,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比如多退少补房款等。 若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以参照相关原则来处理。对于房屋面积误差等类似情况,如果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如果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 ,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虽然该解释未直接针对楼层误差,但对于楼层误差问题可以参照此精神来处理。因为楼层误差过大可能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和价值,与面积误差类似。 当发现楼层误差时,购房者首先要通过专业的测量机构进行测量,取得合法有效的测量数据。然后依据合同和法律规定,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