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和医生的赔付比例是多少?


在医疗纠纷中,确定医院和医生的赔付比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上,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相关规定。 从法律层面来讲,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在对外关系上,医院是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医生在执行医疗职务过程中造成患者损害,这属于职务行为,所以患者通常是向医院主张赔偿,而不是直接向医生索赔。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受伤,患者是与医院协商赔偿事宜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医院。 那么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后,在医院内部是否会对有过错的医生进行追偿呢?这要根据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内部约定。一般医院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医生存在重大过失或者故意违反医疗规范等情况,医院可能会依据内部规定向医生进行追偿。不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医院和医生之间的追偿比例。 在确定医院对患者的赔付比例时,需要考虑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原因力大小。这通常要经过专业的医疗损害鉴定。鉴定机构会根据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医疗过错行为对损害结果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次要的、还是轻微的等不同情况。如果医疗过错是导致损害结果的主要原因,医院可能要承担较高比例的赔偿责任,比如70% - 90%;如果是次要原因,可能承担20% - 40%的赔偿责任;若是轻微原因,赔偿比例可能在10% - 20%左右。 此外,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在具体的赔付比例划分上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地方可能会参考相关的指导性案例或者当地的司法政策。 总之,医院对患者的赔付比例要结合医疗损害鉴定结果、具体案情以及当地司法实践来综合确定;而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内部追偿比例则主要依据医院的内部规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