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背书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票据背书是一种在商业交易中常见的票据行为,它指的是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转让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法律对票据背书的规定。 首先,关于背书的形式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持票人可以将汇票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这就表明,背书转让票据时,票据本身不能是出票人明确禁止转让的。同时,背书应当连续,即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 其次,背书的种类也有明确规定。背书可以分为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转让背书是最常见的,就是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非转让背书又包括委托收款背书和质押背书。委托收款背书是指背书人委托被背书人代为行使票据权利,被背书人有权代背书人行使被委托的票据权利,但不得再以背书转让票据权利。质押背书则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背书人以票据设定质押。《票据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的,被背书人有权代背书人行使被委托的汇票权利。但是,被背书人不得再以背书转让汇票权利。汇票可以设定质押;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 再者,背书的效力方面。一旦背书行为有效成立,就会产生权利转移的效力,即票据上的一切权利由背书人转移给被背书人。同时,背书人对其后手还承担担保责任,如果票据得不到承兑或者付款,背书人应当向持票人清偿规定的金额和费用。《票据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背书人以背书转让汇票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所持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背书人在汇票得不到承兑或者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本法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金额和费用。 最后,如果在背书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背书不连续、背书人签章不符合规定等,可能会影响票据的权利行使。当出现纠纷时,相关当事人可以依据《票据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总之,票据背书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法律规定对于保障票据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进行票据背书操作时,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