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是怎么审理的?


营业执照的审理是指登记机关对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申请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予以登记的过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营业执照审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申请阶段。申请人需要向经营场所所在地登记机关提交申请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申请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申请书;申请人资格文件、自然人身份证明;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相关文件;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章程或者合伙企业合伙协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登记机关能够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的市场主体登记相关信息,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 然后是受理环节。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如果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登记机关会予以受理;如果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登记机关会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登记机关会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接下来是审理审核。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经营场所是否符合要求、申请的经营范围是否合法等。登记机关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申请人申请市场主体设立登记,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的,签发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市场主体的成立日期。 最后是决定与发证。经过审理,如果申请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登记机关会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并在规定时间内发给申请人营业执照;如果申请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登记机关会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并说明理由。一般情况下,登记机关会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情形复杂的,经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个工作日。 总之,营业执照的审理是一个严谨的过程,申请人需要按照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积极配合登记机关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