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保法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下面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来介绍其规定。 首先是参保范围。根据社保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相应费用。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这就明确了不同就业形式的人员如何参与社会保险。 其次是待遇享受。在养老保险方面,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对于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保险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能够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则在失业人员符合一定条件时,可领取失业保险金,帮助其度过失业期。生育保险为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提供医疗服务和生育津贴。 再者是费用缴纳。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社保法还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做出了规定,确保基金安全。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同时,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此外,社保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例如,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