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如何教我们申请执行的?


申请执行是指根据生效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拒绝履行义务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申请执行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明确申请执行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且该法律文书具有可执行的内容。也就是说,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已经过了上诉期,双方都没有上诉,或者是终审判决,这样的文书才可以申请执行。同时,文书中要有明确的给付内容,比如要求对方支付金钱、交付特定物品等。 其次,确定申请执行的法院。一般情况下,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最初审理案件的法院,或者是对方财产所在的法院来申请执行。 然后,准备申请执行需要的材料。通常包括申请执行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等。申请执行书要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接下来是申请执行的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个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最后,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法院会采取一系列的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总之,申请执行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申请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咨询法院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