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是一项重要且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工作。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能够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原则要求合同的内容和订立程序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合同中不能约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待遇,不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规定。公平原则强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对等,不能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条款。平等自愿原则意味着双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签订合同。协商一致是指双方就合同的各项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不存在分歧。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双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如实告知对方有关情况,不得隐瞒或欺诈。 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此外,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在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方面,企业一般应先向劳动者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然后,双方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如果企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总之,企业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