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法典中意思自治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意思自治’这个说法。我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意思自治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的,有什么限制没有,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意思自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意思自治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民事活动里,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民事事项,自主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这一条文就是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典中的体现。自愿原则和意思自治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当事人的自主性。 意思自治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合同领域,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和谁签订合同,合同的具体内容,像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条款,都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在婚姻方面,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结婚、和谁结婚,他人不得干涉。 不过,意思自治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意思自治权利时,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份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社会基本的道德和伦理要求。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法律也不会支持。所以,意思自治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的自由。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