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如何构成的?


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形态,它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共同犯罪要求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我国《刑法》第十七条中,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只有当参与犯罪的人都符合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时,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其次,在主观方面,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每个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意思联络,对共同的犯罪行为有共同的认识和意愿。比如,甲和乙商量好一起去盗窃某商店,他们都清楚自己的行为是盗窃,并且都希望通过这次盗窃获得财物,这就体现了共同的犯罪故意。如果其中有人是被胁迫参与犯罪,且没有犯罪故意,那么就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最后,从客观方面来说,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不仅仅指的是共同实施实行行为,还包括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等帮助行为。这些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指向同一个犯罪目标。例如,甲负责入室盗窃,乙在门外望风,丙负责接应和销赃,虽然他们的行为分工不同,但都是围绕着盗窃这一犯罪行为展开的,共同构成了盗窃的共同犯罪行为。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和客观这三个方面的条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