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土地罪是如何判刑的?


在我国,并没有“买卖土地罪”这一确切罪名,但涉及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可能会触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该罪名的相关判定与处罚情况。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定义。通俗来讲,就是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把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或者倒卖的行为。这里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主要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属于“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的;(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三)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的;(四)非法获利五十万元以上的;(五)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如曾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等。 而“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十亩以上的;(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二十亩以上的;(三)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四十亩以上的;(四)非法获利一百万元以上的;(五)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如造成严重后果等。 此外,如果单位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总之,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其使用和流转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在涉及土地交易的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