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是怎样的?
我和行政机关有点纠纷,打算走行政诉讼。但我不太清楚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具体是啥样的,比如要先做什么,然后经过哪些步骤,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了解清楚这个程序,好为打官司做准备。
展开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初次审理时适用的程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主要环节: 起诉与受理: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要符合一定条件,比如原告得是和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等,要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就会立案受理;不符合的,会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审理前的准备:法院立案后,会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要在收到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后,会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此外,法院还会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等工作。 开庭审理:这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核心阶段。一般会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庭审过程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在法庭调查阶段,主要是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最后陈述环节,当事人可以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请求。 判决:法院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判决的类型有多种,比如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等。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