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原告需要证明哪些事项?
我打算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不太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需要证明些什么。心里挺没底的,就想了解一下具体得证明哪些方面,这样也好提前准备相关材料,避免走弯路,希望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
展开


在行政诉讼里,原告需要证明一些关键事项。 首先,要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这其中包括,证明自己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相关规定,只有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主体,才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比如,行政机关的某项决定直接影响到了你的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等,你就属于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同时,要证明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并且起诉是符合起诉期限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一定条件,原告需满足这些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其次,如果是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原告要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要是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原告则无需提供提出申请的证据。比如,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有主动监管的职责,若企业污染环境,环保部门却不作为,这种情况下就属于被告依职权应主动作为,原告起诉时就不需要证明自己向环保部门提出过申请。 最后,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要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造成损失的事实。比如行政机关违法拆除你的房屋,你就需要提供房屋原本的价值、屋内物品损失等方面的证据,以此来证明自己遭受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明确,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 总之,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按照要求准备证据,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